中国人在英国丨004 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

2024-04-28

来源: 易伯华教育

中国人在英国丨004 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

英国本科留学申请,英国大学留学服务,英国留学费用,英国院校申请,英国留学专业,英国留学方案规划,易伯华留学服务

蒋彝,出生于清朝末年(1903年,清光绪29年),逝于1977年,籍贯江西九江。在他的身上,有许多标签——画家、诗人、作家、书法家、中国文化交流使者……在国内不为人知的蒋彝,在国外拥有相当高的文化地位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,他将Coca Cola翻译为“可口可乐”,并沿用至今。他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的会员,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。“哑行者”—蒋彝 2019年6月29日,牛津市政府专门为这名与英国颇有渊源的华人艺术家特设故居蓝牌,纪念他对英国华人艺术与文学的贡献。据调查,算上蒋彝,英国一共有3块华人故居蓝牌。此前两块分别是在伦敦西城的中国作家老舍故居,和英格兰北部赫特福德郡孙中山故居。如今,牛津有了全英国第三块,上面写道:“蒋彝,艺术家与作家,也称哑行者”。“哑行者”,是蒋彝的笔名。所谓“哑行者”,就是到一个国家旅行,不懂它的语言,也不了解它的文化和民风民俗,只能用一种观光客的、他者的眼光沉默地观察。但对于将彝而言,他把自己称作“哑行者”,不只是语言问题,更强调自己“异文化的身份”。他用英文写作,作品面对的不是国人,而是专门写给英语世界的外国人看的。

这也许就是蒋彝在异域成为了名人,在故乡却鲜有人知的主要原因。但他在作品中反复强调自己“中国人”的身份。无论书写日本奈良的八重樱,还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,他都用一种中国文人行游的方式,发掘城市平淡的日常——波士顿的龙虾,让他想到了孔子“君子远庖厨”;巴黎街头的杏花,让他回到故乡庐山脚下的杏林。独特的中国文化联想,构成了蒋彝独具特色的西方观察视野。意外畅销的哑行者”画记本 蒋彝的家乡是江西九江,家境殷实,但算不上富裕。他曾当过县长,后因官场不顺辞职。之后在哥哥的资助下赴英留学。据他自己回忆,他带到英国的钱能勉强支持他生活一年,这已经不算少了。在英国留学,首先要解决语言关。蒋彝当时的英文不太好,只能勉强交流。蒋彝会画画也喜欢画画,但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。1934年,“世界树木画展”在伦敦举办,蒋彝的英国朋友建议他:“蒋先生,你不是会画画吗?你从中国来,就画一种中国的树吧。”于是,蒋彝画了竹子。竹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“树“,但英国人看着很新奇,也很喜欢。后来有一次,有人找他画了中国题材的作品,蒋彝画了鸭子,并题写了中国古诗--春江水暖鸭先知”。英国人对中国绘画的关注,与蒋彝有很大的关系。1934年末,徐悲鸿和刘海粟到英国开画展,英国人进一步意识到了中国画的独特美感。于是有人问蒋彝,可否出一本介绍中国画的书?蒋彝一开始没有答应,一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并不系统,二是因为英文基础一般。后来在英国朋友的鼓励下,同时帮他找了一位助手为他润色书稿,《中国画》和《中国书法》才得以陆续出版。有一次,蒋彝去英国湖区度假,出发前收到出版社约稿,邀请他写一本以中国人视角看伦敦的书。当时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授课的蒋彝,被湖区的风光深深地吸引了,同时还写了很多感触颇深的文章,于是就交给了出版社。出版社觉得篇幅太短,无法成书。蒋彝不管厚薄,只想先出版。经过协商,英国出版社同意出版,但不提供稿费和版税,只能在出版后送给他六本书。蒋彝同意了。著名的《湖区画记》就这样诞生了。

《湖区画记》一经发行,就意外畅销了,第一版在一个月内就全部售空!第二版开始,蒋彝才收稿费,他的“哑行者”系列也就此开始了。“哑行者”可粗略分为两类,一类专门写英国,包括《湖区画记》《伦敦画记》《战时画记》《约克逊国际画记》《牛津画记》和《爱丁堡画记》,这些作品主要完成于一战和二战之间。第二类主要是关于其它国家的画记, 如《纽约画记》《都柏林画记》《爱尔兰画记》《巴黎画记》等。1955年,二战结束后,蒋彝移居美国导哥伦比亚大学任教。

坚持中国味的蒋彝蒋彝的作品中,既有或彩色或黑白的插画,又有书法作品。同时,他的旧体诗写得不错,在英国出版过中文旧体诗集。那么,作品应该如何分类呢?不懂他的人将他的作品放在了作品类,但是懂他的人,会放到散文类或旅行类。尽管蒋彝的作品没有达到大画家、大书法家的境界,但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。他的画作风格是彩色的水粉画,带着中国韵味。他画旧金山渔人码头的螃蟹时,会让人不禁联想到齐白石画的螃蟹。蒋彝写物不会只写物本身,还会对与之相关的文化进行联想;他的画记也并不是单纯的游记,他把作品视作文化史作品。例如,他在《波士顿画记》中描写的龙虾:故意弄死龙虾的做法并不让我感到不安,因为它的味道说不出的鲜美。后来,我回忆起自己年幼在家时,每当我想看厨子做饭,祖母都会向我反复说起孔子的那句教诲:‘君子远庖厨。’她说,如果我看到食物是怎样烹煮的,吃的时候就没胃口了。

我祖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,从来都不喜欢杀死活物做食物。年幼时,我被孔子的这句话深深感动。如今我却觉得孔子似乎想掩盖什么。他肯定就像我享受新英格兰新鲜龙虾一样喜欢吃东西。

--蒋彝《波士顿画记》

对于大多数人来,人到了国外,创作的作品便会多少带有一些异域风情。但蒋彝可谓“逆其道而为之”,尽量保持中国风格,但是通过一种外国人能读懂的方式时阐释他的作品。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画记会在国外畅销的重要原因。英国人里德爵士评价蒋彝,那些被英国人看来很难去用英语表达的微妙,被蒋彝用简单明了的方式传递给了读者。他总结蒋彝的作品是——用中国文化理解英国,用旧体诗歌吟咏现代都市。

中国人在英国丨004 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

作为一个中国人,蒋彝写出的英语并不地道,但他独特的风味被英国人欣赏。二战后,蒋彝迁居纽约,这更加丰富了他对于异域文化的观察与理解。他形容纽约“五方杂处”,容纳了各色人等。无论是在哪个国家,蒋彝始终认为自己是“异文化”。对中国的强烈认同感使他在书中反复强调自己“中国人”的身份。他的成功,跟他所处的时代、环境,包括他自身的素质都有关系;而蒋彝的作品,在形成文本的过程中,也塑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身份。如需进一步了解,或有任何相关疑问,欢迎在线咨询留学专家。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,欢迎参与国际教育免费评估,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。

留学计算器

英国留学计算器

快速定制你的个性化留学

  • 账号登录
社交账号登录